400-0809-187  /  15811198626
生产管理咨询_精益生产的源点论
时间:2021-06-01 来源:深蓝原创 作者:刘争光

精益生产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,已经经过了40年,其间有很多企业都跃跃欲试,但大部分都铩羽而归,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不得其果。以至于很多老板都谈“精益生产”变色,业界有些人士更是说什么精益生产是日本人发明的,其基础是日本的国民性,而中国和日本的国民性有差异,所以在中国推行精益生产没有基础。

真的是这样吗?

笔者根据20年来我接触精益(2000年在明安运动器械跟着台湾许文治老师推行精益)、推行精益生产的实际案例,特别是2014年跟国际精益名师蒋维豪老师系统学习后,认为:精益生产是不分国民性,不分种族,适合于在各行业推行,只要坚持源点,紧盯源点,假以时日,一定会使企业达到你想象不到的高度。

大家都知道,所谓的精益生产,又叫丰田生产方式。我们应该追根溯源来看,她是怎么来的,她是如何来的,她产生的背景是什么?很多人认为精益生产就是四大招式:流线化生产、安定化生产、平准化生产、超式化生产;或者以为精益生产就是改善;或者认为精益就是一堆工具的组合,什么:标准化、看板式生产、TPM、TQM、VSM、SMED等。随之而来的市场上的大部分培训,大家都在讲方法和工具;咨询公司也在把工具分解,然后推出自己的产品:5S、设备管理、全员品质管理、班组管理等等。我们都在追求工具的全面性、追求理念的新颖性,却忘了丰田式生产到底是怎么来的。如果不搞清楚这一点,我们在推行精益生产时就会舍本逐末,本末倒置。

那么,到底什么是精益生产的源点。自2000年接触精益开始,我自己也陷入了工具和技能论的泥沼。有时咨询项目做得好,有时做得坏。自己也很苦恼,当时就产生一种迷思,真正的精益生产到底是什么?某一天,突发感悟,丰田之所以是丰田,他一定有一种坚持的东西,自始至终不曾改变。带着这种疑惑,我读了大量有关丰田体系的书,直到有一天,看到大野耐一的弟子写的书《流的传承》之后,才豁然开朗,原来,丰田一直坚持的源点在于:不断的向后制程集结,即不断的缩短自接单到交货的时间。

把这个源点定了后,丰田才兼收并蓄那么多的管理工具。比如,为了平准化生产,引入了快速换模;为了达到客户承诺,保证品质一致性,引入了标准化作业;为了缩短制造时间,消除浪费,创造性地总结了八大浪费等等。

丰田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,到80年代精益生产形成体系,历经三代人,历时60年,融合了很多的管理技法,才达到现有的地步。而我们很多老板,想通过一个三个月的项目达到丰田的效果,您觉得可能吗?

精益生产推行方法很多,但那个初心和源点您找到了吗?

返回列表

扫描二维码关注深蓝动态!